這種種的一切都告訴我們,蛋白質的燃燒熱量明顯遠低於脂肪或碳水化合物的燃燒熱量。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帕拉育所代表的政黨在5月份大選中僅名列第五,在500名議員的眾議院中只獲得36個席位。
距離泰國國會大選結束近兩個月後,總理帕拉育11日發表聲明宣布退出政壇,也正式為13日參眾議院投票選總理拉開序幕,而在新政府組建之前,帕拉育仍會繼續擔任看守總理柯文哲10日接受台北市議員李明賢主持的節目「鄉民監察院」訪問時,稱他日前訪日見到自民黨幹事長,對方跟他說,「台灣沒有辦法參加CPTPP,因為共識決要11個國家同時同意,中共再怎麼樣也有幾票把你反對,台灣要死那個心。自民黨幹部均表示歡迎台灣加入這個高標準的經貿協定。民眾黨指出,柯文哲與世耕弘成等自民黨議員談到許多實質性議題,包含安全保障、自由貿易協定,彼此交換許多意見,雙方意見一致,並希望未來有更多交流。謝長廷強調,在駐日代表處洽排的對象中,並無自民黨幹事長茂木敏充在內。
鄭文燦:訪日期間,自民黨幹部皆歡迎台灣加入CPTPP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11日說,6月率團訪問日本時,曾拜會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幹事長茂木敏充等人,當時自民黨幹部均表示歡迎台灣加入CPTPP。謝長廷表示,將來可能坐台灣大位的人,涉及外交事項,建議𧫴慎求證,精確發言,如發現錯誤,必須及時勇敢更正,才不會累積不誠實的形象。何況,上述也提及,我國《憲法》並未提供任何共治的誘因,而在藍綠、反中親美與反美親中意識形態鬥爭的政治現實與文化之下,選民們也絕不容許政黨如此「背叛」自己。
既然都沒有政黨願意讓出行政院院長大位,那更就沒有政黨,願意與其他政黨攜手合作組成立法院多數推動草案。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當然,倘若今天能夠恢復閣揆同意權,除了避免行政院院長對總統唯命是從外,在分立政府的情況下,總統為避免行政機關運作癱瘓,被迫將行政院院長人選交由立法院決定。倘若今日再次發生分立政府的情況,不論由哪一黨執政,恐怕在現今民粹主義、極化政治抬頭、藍綠意識形態對決的年代,沒有任何一黨的總統,願意讓出行政院院長的位置給在野政黨,一同共享行政權。
最後,各黨也應該謹慎思考各國因分立政府、共治所帶來的行政效率不彰、憲政僵局,對政府體制的相關修憲議題做出表態。既然都沒有政黨願意讓出行政院院長大位,那更就沒有政黨,願意與其他政黨攜手合作組成立法院多數推動草案。
當然,這些政黨協商合作勢必會遇到政策或價值的路線衝突,所以各黨內部更應該積極擺脫二元對立的意識形態,尋求最大公約數。憲政規範與政治文化,不允許共治的發生 回顧我國的《憲法》規範與政治文化,傳統民主憲政講求三權分立相互制衡,到了我國行政、立法院再分出考試、監察院形成五院,使得我國成為獨樹一格的五權分立國家,但考試、監察卻只有分權而沒有制衡的功能,淪為行政與立法權的生產線專業分工。正在一個努力成為通才的路上,希望能夠為自己的族群和理想發聲) 根據最新民調顯示,並未有任何政黨總統候選人能夠取得過半數支持,可想而知,未來不論是誰當選總統,都可能面臨國會不過半的問題,此情此景,不禁令筆者回顧2000~2008年的陳水扁政府。朝野各黨無法迴避問題本質 綜上所述,面對這次總統大選可能產生分立政府的可能性,各黨除了在事後去杯葛或質疑總統任命的行政院院長外,更應該去思考事前的工作,也就是該怎麼跟其他政黨合作,組成國會過半的政黨聯盟。
以現況民調而言,如果2024總統大選由賴清德當選,民進黨將繼續成為國會最大黨,不過會回到2000~2008年的少數政府情況。反之,如果是柯文哲當選總統,民眾黨勢必會面臨到國會最小黨的局勢,如果不與其他政黨合作組成少數政府,將面對到更嚴峻的統治正當性危機。是故,我國的《憲法》與政治文化,都能夠看出政治效率上的展現,而較無效率的分立政府與共治,似乎早就被排除當中。由此可見,倘若今天發生三黨不過半的聯合政府,在數學上的政府組成變數極多而多元,但在現實上,因為總統才是真正掌握組閣大權者,難以成為現實。
但若組成立院多數,勢必要在許多議題上做出大幅度讓步,對於新興政黨而言,會是個大考驗,更會引起黨內路線衝突。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倘若今天這些分立政府下的立法院黨團喬不攏行政院院長人選,互相踢同意權的皮球,怎麼辦? 或許,更需要規範立法院與總統在閣揆上的相關規範,如最大黨負責組閣、若無法組成政府,請求第二大黨提名行政院院長選、若僵局持續一定時間則解散國會等等,能夠使立院各黨無法逃避任命權的職權行使,積極進行組閣協商,同時也能夠對人民負責,避免政府組成時間過長問題。憲政改革,勢在必行,更是未來國會政黨不可逃避的政治責任。
文:林廷宇(就讀東海大學政治系,同時也因熱愛思考,雙主修社會學並輔系哲學。倘若今天沒有組成過半政黨聯盟,由民進黨執政的政府將再次遇到統治正當性(legitimacy)的問題。如何避免出現非一致性政府? 近年來,越來越多民眾支持恢復立法院閣揆同意權,也有不少政治人物希望的憲政改革從恢復閣揆同意權開始,希望行政院院長不再成為總統的牽線木偶。Photo Credit: 中央社 在規範更詳細的閣揆同意權外,行政權也應該分清總統與行政院院長的權限,或許法國能夠作為我國發生共治的借鑑,在《憲法》當中設立總統的「保留領域」,也就是當今日共治發生時,總統能夠保留「國防、外交」權。何況,上述也提及,我國《憲法》並未提供任何共治的誘因,而在藍綠、反中親美與反美親中意識形態鬥爭的政治現實與文化之下,選民們也絕不容許政黨如此「背叛」自己。行政與立法權的爭奪戰,都將成為政黨間爾虞我詐的囚徒困境。
顯然地,民進黨身為最具政治實力的政黨,很高程度上基於支持程度,沒有動機與其他兩黨合作組成立院多數,將使政治衝突拉至近年最高點。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本文經《思想坦克》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三黨不過半,台灣怎麼辦? 延伸閱讀 為何柯文哲堅持領表選總統?「立委席次」才是他真正的主戰場 以色列史上最多元聯合政府垮台,將迎來3年內第5次大選,「九命怪貓」納坦雅胡有望再上位 日本國會大選:單獨過半的自民黨,為何還要找公明黨組聯合政府?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換言之,總理負責的是內政議題,避免即便讓不同陣營的人獲得總理大位後,還得聽從總統的命令行事
除此之外,早期菲律賓住民也會吃如芋頭等根莖作物,在巴拉望愛妮島的艾勒洞穴(Ille Cave)考古遺址中,就有發現1萬1000多年歷史的塊根作物。因此,網友們看到白飯『太民族化』感到過於詆毀也不足為奇。
菲律賓擁有眾多島嶼與民族,各地動植物皆有所差異,飲食種類也因外來者入侵或移民傳播而有所改變。Photo Credit:Defenestrated Juan CC BY SA 4.0 麥哲倫船隊成員皮加費塔的塑像(Antonio Pigafetta,1491-1534) 稻米如何獲得成為菲律賓人主食? 在麥哲論到訪菲律賓時期,稻米被視為一種祭祀禮品,因而讓稻米在菲律賓文化中具有「高檔」的象徵,而一般菲律賓人當時仍以地瓜、甘藷、山藥和玉米為主食。1526年他出版航海日誌,內容包括觀察到菲律賓種植稻米、小米、高粱、小麥等作物,其中小麥更是麥哲倫和船員們用製作主食「Bizcocho」的主要原料。」推文一出舉國譁然,引起不小風波。
當時隨麥哲倫出航的皮加費塔(Antonio Pigafetta,1491-1534),是專門紀錄航行見聞的成員,也是遠征船隊後來倖存的18人之一。What ruins Filipino cuisine? Rice. Dinuguan can be served with those tiny putos, sinantolan with crudites, laing with lavash or toasted sliced French baguette, chicken curry with savory piyayas, etc., but Filipinos always insist on serving rice. Too ethnic.https://t.co/KcS6hDL7iu — Miyako Izabel (@sejoalzir) August 17, 2021 因Miyako Izabel論點是奠基於刊於《餐飲報告》的一篇文章〈菲律賓美食:值得了解和品嚐的食物〉,是以西方觀點提出對菲律賓飲食的質疑,因此當時許多人對這番言論感到不以為然。
有人回應:「當然你可能不喜歡米飯,但不需要說這些話,以至於冒犯你代表的文化」,有人也指出:「為滿足你想讓菲律賓人在全世界廣為人知的願望,你想改變菲律賓人身份的一個主要面向,使其更加迎合西方人。1521年當麥哲倫環球之旅航行到菲律賓達米沙鄢群島(Visayas)時,便帶來包括香蕉、柑橘、生薑和椰子這些水果和塊根類植物。
不過雖菲律賓本地有種植稻米,但因土地分散、人口成長、缺乏基礎設施等因素,使得菲律賓十分仰賴稻米進口,目前還是全球稻米進口排名第二的國家。在文化上,由於水稻和生活密不可分,因此還衍伸出如〈Magtanim ay di Biro〉(種植並不容易)等鄉村歌曲,和講述水稻種植和收穫的菲律賓舞蹈,民間也流傳各種傳說和講述稻米起源於菲律賓的故事。
Photo Credit:Magalhães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菲律賓巴拿威梯田。在菲律賓官方語言他加祿語中,「Kamayan」 的意思就是「用手」來吃飯。但究竟菲律賓人為什麼愛吃米飯?菲律賓飲食歷史學家Felice Prudente Sta. Maria曾針對這問題做過深入研究,而最讓人吃驚的是,早期菲律賓住民的飲食和今日可說是大相徑庭,其中甚至包括犀牛肉。而除了卡加延河谷外,被學者估計已有3000多年歷史,由菲律賓民族之一的伊富高人開墾的巴拿威梯田(Hagdang-hagdang palayan)也如實呈現菲律賓人對米飯的熱愛,更被列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沒有一名自豪的菲律賓人,會在不吃熱米飯情況下,搭配(菲律賓)非官方國菜Adobo(菲式燉肉)和Sinigang(酸湯)。你看到那裡出了什麼問題嗎?」 當時菲律賓發展研究所(PIDS)的研究工作者Arianne Merez,也針對這場「白飯論戰」發表回應:「它(米飯)是早餐、午餐、晚餐的主食,有時甚至是零食。
最近台灣的「白飯之亂」沸沸揚揚,看在以麩質(Gluten)為主食的西方人眼中或許無法理解,但對東南亞的菲律賓人來說應能感同身受。當時作家Miyako Izabel在推特發文表示:「是什麼毀了菲律賓美食?米飯。
菲律賓人熱愛米飯可說是眾所皆知,就連以炸雞、義大利麵聞名的菲律賓「速食龍頭」快樂蜂,店內也會提供米飯選項,就怕光顧的客人一時想來碗白飯。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代表「共食精神」的「Kamayan」盛宴,包括海鮮、烤肉、蔬菜和大蒜米飯 原來菲律賓也曾有白飯之亂? 而說到菲律賓人對白飯的執著,可從一場爆發於2021年的「白飯之亂」得證。